宁可大修4年也不退役?在南海撞山的美军核潜艇,恐埋下灾难种子

发布日期:2025-07-29 03:06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虽然诞生时间早于现役最新型攻击型核潜艇“弗吉尼亚”级,但身为冷战末期集美国核潜艇工业精华技术于一身的尖端产物,造价无比昂贵的“海狼”级攻击型核潜艇,依然可被视作是美国海军现役最强大的水下杀手,稳居全球头把交椅。如今,距离“海狼”级核潜艇二号艇“康涅狄格”号在中国南海遭遇水下撞山事件,已经过去了4年之久,这个“倒霉孩子”终于有了一些新消息。

据美媒报道,于2021年10月在中国南海撞山的“康涅狄格”号核潜艇,将于2026年底之前重新入役,比原计划的2025年9月的重新入役时间推迟约1年。也就是说,自造成11名艇员受伤的“南海海底撞山事故”发生以来,该艇已经在美国本土船厂维修了4年之久,但仍未彻底修复,工期还要延长至少1年才够

然而,考虑到美国本土造船工业的产能持续走低,无论是对新舰艇的建造,还是对现役舰艇的维修、保养和升级,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迟交付现象,故“康涅狄格”号重新入役的时间是否只会推迟1年,恐怕会是个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情。说不定到了明年,关于该艇还将“进一步延迟入役”的消息就会出现,我们不妨“小小地期待一番”

对那起事故有所了解的人一定还记得,当年“康涅狄格”号在对南海相关水域的水下条件缺乏了解的情况下,莽撞地选择了以约20节的航速实施潜航,结果就撞上了一座被认为“未曾被记录于现有海图中的水下山脉”。事故发生后,该艇艇艏等部位受损极其严重,声呐基座和艇艏声呐基本完全脱落,只能以“极低航速浮航”的形式,踉踉跄跄地返回美国本土船厂维修,整个过程可谓是让各界看足了笑话……

于是可能有人就要问了,都撞成那副德行了,美国海军为何不干脆让“康涅狄格”号退役呢?还有啥可值得修得呢?其实答案很简单,那就是三个字——不舍得。要知道,美国海军现役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连年下降,目前仅有49艘可用。这其中,最为老旧的“洛杉矶”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达24艘,几乎可用“占据半壁江山”来形容。而问题在于,现役的24艘“洛杉矶”级核潜艇中,服役时间最早的1艘已然使用了38年之久,属超期服役;最“年轻”、即最后1艘“洛杉矶”级核潜艇“夏延”号,也已服役了29年,接近设计使用寿命。

从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部队于近年来的动向来看,“洛杉矶”级核潜艇的远洋部署任务数量始终不多,显然说明其已不再被视为主力装备。大量服役期超30年的该型核潜艇,之所以仍处于在役状态,其实与美国海军“维持现役攻击型核潜艇纸面规模”的需求密不可分。这与中国空军仍装备有一定数量的歼-7和歼-8战斗机,以维持装备和人员规模,有着异曲同工之处。

也就是说,在这49艘现役攻击型核潜艇中,真正具备较强战斗力的,其实只有那3艘“海狼”级和22艘“弗吉尼亚”级。在这种大背景下,美国海军自然不舍得让“康涅狄格”号轻易退役,而是不惜代价地要将其修复。但问题在于,即便“康涅狄格”号得以重新服役,其状态恐也将很难继续于中国南海执行高强度的“水下躲猫猫游戏”,更不太可能在未来潜在的西太平洋军事冲突中,与中国海军展开高烈度对抗

毕竟,4年前的海底撞山事故,让该艇受创不轻,艇身结构亦不可能安然无恙。就算是花费数年时间加以修复,该艇部分艇身结构在事故中出现的“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大为消耗”,也很难彻底恢复过来。这与“刚刚走下生产线的新车”和“完成翻修的事故车”的道理和区别,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。可以想象的是,待“康涅狄格”号重新入役后,美国海军恐将对该艇的日常运用提出一些限制,如“禁止达到设计时所提出的最大潜深”、“禁止长时间维持水下最大航速航行”,以及“禁止做出某些水下机动动作”等。没办法,“翻修后的事故车”毕竟不那么靠谱

而这样一来,“海狼”级核潜艇原本颇为优异和亮眼的各类性能,必然无法充分得以发挥,等于让“康涅狄格”号的综合战力大为降低。于是乎,在未来潜在的亚太方向军事冲突中,因“带病上阵”而无法发挥出100%战斗力的“康涅狄格”号,会成为解放军反潜战力“最轻松的打击目标”吗?这种可能性恐怕不小。甚至不排除在高烈度作战中,这艘本就状态不佳的核潜艇,会因自身艇员的操作不当而出现某些恶性事故,以至于用不着解放军直接动手就会失去战斗力

没办法,谁叫出过大事故的“翻修车”就是那么“脆”呢?既然美军不舍得放弃“康涅狄格”号,那就要做好面对危险隐患的心理准备。